如果你堅定不移地相信唯物論、科學是這個世界的真理,如果你覺得“佛法”與你無關,如果你覺得“佛法不科學”,那你可要做好思想準備再往下看,因為這篇文章可能會動搖你的世界觀,並激發你重新思考你對“科學”與“佛法”的認知。
一、關於“科學”
當今社會,“科學”可謂是最流行、最高大上的詞了,人們很喜歡將“科學”掛在嘴邊,什麼都要講“科不科學”,例如,學習方法科不科學、鍛煉方法科不科學、飲食習慣科不科學、工作方法科不科學,不勝枚舉。仿佛,“科學的”就是無上崇高的,“不科學的”就是歪門邪道的,有點政治正確的感覺了。
但是,我們如此對待“科學”,是不是也是一種迷信呢?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我們所謂的“科學”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對“科學”有所誤解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科學”的定義。維基百科對於“科學”的定義是:一種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它積累、組織並可檢驗有關於萬物的解釋、預測。科學並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在這個過程中人類不斷地否定過去的理論,然後重構,然後再否定,然後再重構,不斷重複。例如,在十六世紀“日心說”逐步替代“地心說”成為主流,後來又隨著人類對銀河系的了解及紅移的證據而被更完善的模型取代,在十七世紀斯涅耳定律取代了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在十八世紀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關於燃燒是物質和空氣中約占五分之一的氧氣反應結果的理論代替了燃素說,在二十世紀之前學術界對於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爭論從未停歇,在美國物理學者羅拔·密立坎於1916年通過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光電效應的理論後,物理學著們才開始廣泛接受“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論。
由此可見,“科學”不過是人類對於宇宙認知的不斷更新的知識積累,任何我們稱之為“科學的”理論也不過是可以用現有“科學”可以解釋的自然規律。那麼當前“科學”尚未觸碰到或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是否就是“不科學的”呢?那可不一定,有可能在未來某一時刻,當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解釋現在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了。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我們現在很多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幾百年前也是被主流文化當做歪理邪說看待。因此,“科學”並不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它是幫助人類認識世界、指導人類如何生存的實用手冊,它存在的價值存在於它的實用性。
二、關於“佛法”
“佛法”這個詞的出現遠遠早於“科學”,人們對於它的定義和理解如滿天的繁星。注意,這裡還只是說“佛法”,既不是大家平時談論的宗教門派“佛教”,也不是那不可說的“道”、“般若”、“真如”。普遍被大眾接受的一種理解是,“佛法”是眾生證悟、悟道、獲得“般若”、明心見性、尋回自身本有的“真如自性”的數量無限、方式無限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成佛之法”。你可能會問,這和“科學”又有什麼關係呢?從古至今,為何有如此多的人學習“佛法”?
好吧,其實我並不是想在這裡介紹佛法,就像上文提到的,每個人對於佛法的理解都不同,我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在這裡用短短幾百字講清楚,我相信如果你想了解,一定會找到自己的那個答案。我其實是想在這裡問你幾個問題:
- 你覺得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解釋了這個世界的一切現象和規律嗎?
- 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還有一些現象和規律是現代科學尚無法解釋的,那你覺得什麼可以解釋這些呢?
- 用你畢生所學,是否可以回答人生三大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如果這三個問題你心中尚有疑惑,則說明你還不具備足夠的智慧理解整個世界。也許你會說,想這些有什麼用?能幫我賺錢嗎?能管我吃喝拉撒嗎?但無論你相信與否,都會有一些人鑒定的告訴你“會的”。而且你沒試過的話又怎麼知道不會呢?
如果你也承認自己還需要增長智慧以更深入的了解這個世界的話,如果你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指引幫你回答上面三個問題的話,何不嘗試一下“佛法”、“道法”、“道德經”、“易經”、“聖經”,或者其他經典實踐,例如楊明學、了凡四訓、積極想象等?而且有那麼多德高望重的先輩都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了這些方法是有效的,例如釋迦牟尼佛、老子、孔子、莊子、鳩摩羅什大師、達摩祖師、六祖大師、玄奘法師、摩西、耶穌、默罕默德、王陽明、袁了凡、曾國藩、蘇東坡、尼古拉·特斯拉、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夢參老和尚、奧修、卡爾·榮格、拉馬努金、曾仕強教授、聖嚴法師、蔡志忠先生等等,太多太多,數不勝數。不要辜負了他們的努力,這一生不要再錯過修行的機會啦,行動起來吧!